1. 1
  2. 2
  3. 3

康之康饮片

饮片代理请选康之康中药
全国咨询热线

0796-8118802

江西出台28条措施!从中医药人才、中药产业、中医药发展等方面,破解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您的位置:首页»江西出台28条措施!从中医药人才、中药产业、中医药发展等方面,破解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西出台28条措施!从中医药人才、中药产业、中医药发展等方面,破解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日,江西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28条具体措施,着力破解当前我省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8397928ad03684e2c7f96bb58b902fa2.jpg

28条措施涵盖了


中医药人才、中药产业、中医药发展、


中西医结合等方面


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具体都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93c5ed3c3a64ceab51b86f1a7b8cf57d.jpg

01、医学生、中医药研究者


1.重点支持江西中医药大学建设1-2个国家一流学科、3-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支持南昌医学院做大做强中医药类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西医结合特色大学。


2.2021级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必修课程。


3.到2035年,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500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2000名。完善非中医类别医师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西学中”)结业考核后的中医执业机制。


4.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20名省国医名师,200名省级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产业骨干、技能工匠。支持建设10个左右中医适宜技术基层培训基地。


5.到2025年,在中医理论、中药资源、中药创新、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支持组建10-15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5-20个省级中医基础类、中医临床类、中药类重点研究室,5-10个临床研究基地。
dc15dfca174f4e5f982fc1e9bf5504c9.jpg


02、中医


1.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纳入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内容。推动绩效工资分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中医医师适当倾斜。


2.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医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薪酬奖励、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在职称评定中对中医药人才给予倾斜,探索中医药人才职称晋升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设比例。


3.到2025年,打造1-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一批“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遴选一批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试点,在风湿、免疫、肿瘤、血液、血管病、胃肠肝胆外科等科室探索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


4.推动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确保中医药机构、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


5.力争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疑难疾病上有突破。对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予以倾斜,用5年时间形成3-5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6.专长医师到村卫生室执业,享受乡村医生补助政策。


7.发挥海外中医中心和岐黄国医政要体验中心带动作用,力争建设10个融中医医疗、养生、康复、养老、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基地。以建设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海外中心等为重点,选派一批优秀中医赴海外中心交流,建设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利用海外媒体、社交平台、网站加强江西中医名医名家名药宣传推介。
8293e0bc5c0075467d8656308a37a988.jpg

03、中医药企业


1.建设2-3家承担中医药技术评估工作的第三方中医药研究平台,1-2家第三方中药新药注册检验机构。


2.力争注册3-5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3.鼓励各级政府依法合规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力度。


4.支持社会资本建设一批药膳食养食疗馆。打造“樟树帮”“建昌帮”精品中药饮片品牌以满足特需服务需求。


5.重点围绕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推进产业链配套衔接,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以“赣十味”“赣食十味”为重点,制定野生抚育、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及中药材采收、产地初加工、储运等全生产过程的生产技术标准,打造一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野生和仿野生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集聚形成赣中道地药材、赣东特色药材、环鄱阳湖药食同源药材等优势产区,引导资源要素汇集。


7.到2025年,力争全省艾草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创建10个灸养结合的热敏灸小镇。


8.积极推动我省中药饮片纳入保护条例,力争将“樟树帮”“建昌帮”特色饮片纳入保护范围。


9.依法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将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并将相关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江西)”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依法公示。
d97538e740259155daabf88199324dbd.jpg

04、老百姓


1.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


2.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支持街道社区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诊所无偿提供诊疗场所试点。


3.打造一批中医优势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力争“十四五”期间中医床位数达4万张。


4.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在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等地设置医疗保健延伸点,提供中医特色非基本医疗服务。探索“互联网+中医药”的特色服务模式。


5.重点将骨折正骨手法、小针刀、热敏灸(艾灸)、推拿、穴位敷贴等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劳务价值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价范围。


6.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7.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列入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鼓励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


中医药再掀浪潮  红日药业乘势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网财经5月25日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表示,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在“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的推动下,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仿制药产业链重构,促进创新药发展与中药发展进入快车道。而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不断革新,红日药业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红日药业作为国内优秀的中药产品制造商,专注重症领域、肿瘤及免疫、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具有差异竞争优势的中医药产业链。经过25年砥砺探索,红日药业实现了从优秀中药产品制造商,向卓越的大健康产业服务商转型的快速迈进。横跨成品药、中药配方颗粒、原辅料、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药械智慧供应链等诸多领域,成为集投融资、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主业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迎来发展机遇


红日药业的主营业务分为成品药、中药配方颗粒、原辅料、医疗器械等六大板块,其中,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是红日药业的业绩担当,占据了收入的半壁江山。红日药业近几年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规模均在20亿元以上,2018-2019年的增速均超过20%,2020年增速放缓,但整体仍有接近30亿元的销售收入。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药,通过提取、浓缩等方式,将传统中药饮片制作成冲泡的颗粒。此前由于国家标准并未明确确立,全国只有六家试点企业被批准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销售,红日药业旗下的康仁堂药业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形成的政策壁垒已经成为红日药业配方颗粒业务的“护城河”。


因为获得了先发优势,红日药业在配方颗粒业务上筑起了较高的壁垒。具体来讲,医院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建立在长期的沟通磨合的基础上,虽然早期进入较难,但也不太容易转变,后来企业进入医院市场已有一定难度;与此同时,医院在选择产品时,对于企业的供应能力也有较高的需求,而且,大部分医院仍然需要全品种的配方颗粒产品,这对企业的品种覆盖量、产能、质量控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中药配方颗粒对质量要求较高,生产企业需要自行炮制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中药饮片,具备中药炮制、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等全过程完整的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规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红日药业的配方颗粒业务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都处于优地位。据了解,该业务的运营主体康仁堂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已超过600种,基本涵盖了中医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品种,满足医生的开方需求。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共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120余个,涉及品种110个,同时建立了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了配方颗粒全品种溯源,药材的质量得到保证。


尽管红日药业在配方颗粒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依然在持续探索更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红日药业旗下配方颗粒生产企业、重庆红日康仁堂、湖北辰美等多家公司顺利取得省级试点;佛慈红日配方颗粒建设项目已完成车间主体封顶,预计项目投入运营后,年生产饮片将达到10000吨,配方颗粒1000吨。2020年公司配方颗粒业务在国标申报、经方研究、医疗机构制剂“克冠1号”的研制及申报、专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截至2020年末,共完成百余个品种国家标准的研究,首批公示21个。


与此同时,公司创新开拓食品研发领域,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形成药食同源固体饮料研发流程规范。此外,公司还完成了酸枣仁项目、半夏项目、进口药材项目,实现了中药材资源业务突破。


2021年,公司万吨级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制造项目落户山东省商河县,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丰富完善公司中药配方颗粒全国产能布局。


红日药业表示,随着中药配方颗粒正式纳入中药饮片的管理范畴,公司将继续积极参与到国家质量标准及地方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借助道地药材优势、产地布局优势、全品种溯源技术,扩大产品销售规模,通过研发、生产等部门的密切配合,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中药西用血必净注射液有望借助医保放量


血必净注射液是红日药业独家专利品种,适用于因感染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配合治疗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脏器功能受损期。


一直以来,血必净都是红日药业的主力产品,该产品在2019年的毛利率高达91.59%,为红日药业贡献了超过7亿元营收。不过,在2020年,血必净仅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34.64%。


究其原因,是因为血必净在2019年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国家医保,医保支付价格较原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约46.54%。


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由于价格的大幅下降,短期内必然会对销售收入和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将会因此打开终端销售的覆盖范围,为产品打开销量大幅提升的空间。因此,对企业而言,进入医保的过程就是在利润和扩大药品覆盖范围上寻求平衡。


新冠疫情期间,血必净在救治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中西医专家的广泛认可,被连续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试行第五版)、(试行第六版)、(试行第七版)、(试行第八版)》,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纳入抗疫中医药的“三药三方”。


此外,血必净注射液也是目前国内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治疗由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和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国家二类新药,可以在全国各省市医院临床使用。另外,2020年公司已将血必净注射液向FDA提交了申请,与FDA开展了沟通会,后续项目进展会根据FDA沟通情况再做详细规划。


通过在疫情中的大范围应用,血必净在医院终端覆盖进展加速,通过空白医院的逐步打开,有望借助医保纳入实现销售量高增,销售额平衡期也有望受新冠疫情中应用的推动而提前。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和医疗工作逐步恢复正常,在疫情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励,将转化为产品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对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等起到积极作用,为未来的经营成果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红日药业近日发布公告称,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据业内数据显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在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2015年达到近10亿元。在市场占有率方面,2020上半年,红日药业排在首位,市场份额达到57.62%。红日药业强调,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为后续产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不断革新,红日药业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1年一季度,红日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6.39亿元,同比增长45.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76.68%。延续了2020年的增长势头,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收入及医疗器械销售持续增加助力业绩实现高增长。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诸多政策的颁布实施,在“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推动下,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仿制药产业链重构,促进创新药发展与中药发展进入快车道。


银河证券在此前发布的研报中强调,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需求。另一方面,药审改革力度空前,鼓励药品器械创新上升国家层级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引领行业进入创新的新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几年正是红日药业研发成果的集中落地期,未来将聚焦ICU领域的产品研发,持续储备精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原研药比重上升。可以预期的是,在此基础上,红日药业也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