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不方便,中医家庭医生直接把体检报告送到居民家里;提前预约,名中医来到家门口社区服务中心……长沙市芙蓉区发挥中医优势,以中西医结合护佑人民健康,通过将基层医疗机构与省市级医 院搭建“医联体”结成“中医药联盟”,由名医定期坐诊,让居民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不用出门,中医服务送上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医师上 门为居民看诊。
“王娭毑,上次您在我们那里体检,这次我把体检报告带过来了,您可以看一下。”火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师陈杰带着体检报告结果来到77岁的王奶奶家里,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几十年的王奶奶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我就是在中医馆做治疗,就在家对面,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就跟去自己家一样。”提到中医馆,王奶奶亲切地说。
“我们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还有关节炎之类的疼痛病,一般以45岁以上,75岁以下的病患为主。”陈杰说。家庭签约医生上 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芙蓉区倾力打造了中医药特色保健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升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芙蓉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中医保健特色和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由医疗为主拓展到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危”。
健康新模式,中医药也有互联网+
中医药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现在社区不光可以看小病,还能免去奔走大医 院的苦,有了看专家的福利,真的替我们省了很多麻烦啊!”荷花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一位带母亲前来看完诊的居民说。知道荷花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邀长沙市中医医 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文龙教授来中心坐诊的消息后,一大早,就有不少提前预约的居民等候在诊室外。
李教授经常通过QQ群、微信群等网络形式,细心为居民答疑解惑。近年来,芙蓉区创新发展了“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宣传中医药服务,将线上微讲座与线下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多渠道地宣传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满足居民多样化就医需求。
芙蓉区基层医疗机构与省、市级中医医 院在人员培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中医联盟、名医下社区等方面加强合作,双方通过互联网+、电话、QQ群、微信群等网络形式,为辖区居民开通绿色通道,提供转诊等服务,为居民就医开了“绿灯”。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芙蓉区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专题培训班。
为了让居民少跑腿,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芙蓉区还启动了“芙蓉区中医药服务‘3+3’”模式。通过评选建立“芙蓉区中医名师库”“芙蓉区优质基层中医医师库”“芙蓉区优秀中医药管理者库”,强化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传播行动,开展“杏林生辉,闪耀芙蓉”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把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治未病宣传服务送进街道、单位和学校等,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如今,芙蓉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按照标准设置了中医馆,均配备了300种以上中药饮片,能提供火罐、针灸、推拿等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年接受诊疗人次达22万余人次。
2021年,芙蓉区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建设1家“中医名医工作室”,打造芙蓉区中医药服务首张“特色名片”。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力争“十四五”规划期间,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一中心一特色”,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专家谈中医药抗疫系列报道之二
张忠德: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为中医药发展“补课”
【编者按】“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再次点题中医药,并对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提出新的明确要求。
传承精华,中医药发展才能源远流长;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才会清流激荡。结合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的突出表现和经验成果,多位曾经参与一线抗疫的中医药专家畅谈体会,为中医药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护佑全人类健康建言献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 院副院长张忠德。受访者供图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主要抓手和体现。中医药人员首先要继承好文化瑰宝里的精华,向国人普及好中医药文化知识,让老百姓在生活中、在防病治病中,对中医药有比较系统的认知。”谈及此次疫情救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 院副院长张忠德认为,一个世纪以来,尽管世界科技文明飞跃发展,但对中医药的总结继承近乎是断层的。当下,应该用一切现代文明成果、科技成果来为中医药发展“补课”,在中医药固有的理论体系基础上发展它,用现代人的语言体系传播它。
正在为新冠肺炎患者诊断的张忠德(左)。受访者供图
中医药抗疫从“参与者”到“主力军”
“疫情救治的初始阶段,在中医药也对病因病机不了解的情况下,基层医生开始用中药进行试探性的治疗。我们专家组到武汉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寻找针对这种疾病的核心病机。”作为湖北武汉抗疫第一批国家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的队长,张忠德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经历。
“跟西医寻找病源一样,中医药同样要经过从零参与到开始规范性地使用,再到大面积普及和全面推广的过程。中医药从点滴的疗效到后来对轻症普通型、重症型患者主要症状的缓解,通过患者的亲身感受、同行的认可,加强了我们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信心,体现了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过程中,从摸索、成熟、推广到定型的规律。”张忠德称。
2020年2月1日,广东省中医 院医疗队队员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 院隔离病区教患者练习中医养生操八段锦。新华社发(广东省中医 院援助湖北医疗队供图)
中西医结合对重大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意义重大
“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中西协同作战,共同发挥优势,实现了1+1>2的效果。特别是河北、云南的疫情,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样参加了两地驰援救治的张忠德讲到。
张忠德认为,不仅仅是新冠肺炎,在其他重大疾病、危重病、常见病和多发病中,中西医结合同样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衰、心脏移植、肾脏移植、慢阻肺等,在不同的病情阶段,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可大大缩短患者病程,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他表示。
为此,张忠德呼吁,要通过中西医结合攻关,来打造中国特有的医疗卫生方案。
2020年2月15日,在北京地坛医 院,药剂师在中药房为新冠肺炎患者配药。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中医药发展一定要结合现代科技成果
“没有对中医药的全方位的信心,发展难度是非常大的。”张忠德表示,中医药抗疫的战略价值就在于,让老百姓、让以前对中医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对中医药实实在在的疗效能够眼看得着、手摸得到,这对他们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也为中医药今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通过这一次疫情,从临床疗效上,也坚定了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信心,鼓舞了他们的气势,让全社会对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可期可盼。
“但是,中医药一定要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成果来为自己服务,不要自缚手脚,一味泥古守古。”张忠德指出,B超、CT、胃镜肠镜等现代医学技术都可以看做是中医“望诊”的一种延伸。中医药发展一定要结合现代科技成果,用现代语言来进行描述、传达。
全球健康博览会:中医药创新与智慧医疗等亮点纷呈
中国青年网青岛6月2日电(刘腾记者宿希强)6月1日,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全球健康博览会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开幕。本届博览会聚集了海内外和山东省医养健康领域的知名企业,搭建起互学互鉴的平台。其中,山东之星馆充分展示山东省高端医养健康、智能医疗、医疗装备等健康产业总体发展成就与水平;全球健康馆吸引世界医疗卫生行业和大健康领域领军企业、地方政府代表参展,打造具有顶级影响力的国际健康成果展示平台。
10分钟“望闻问切”,科技赋能中医药发展
本届博览会上,中医药大放异彩。全球健康馆“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展区”和“中医药创新科技成果展区”,集中展示中医药国家战略、中医药百年史、中医药现代化成果、中医药时尚创意等。现场还有专业人员演示中药炮制技艺。此外,观众还能体验中药饮品、食品、用品等,感受中医魅力。
科技为中医药赋能,是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玉生堂慧中医展示了中医智慧门诊系统。据介绍,该系统利用“中医+AI”技术,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程只需10多分钟,即可生成客观、精准、系统的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报告。该系统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瑰宝系统化、现代化、规范化,对临床医疗及中医现代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
湖北百草济世中医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超微中药粉、医用敷料贴等。“我们采用超破壁粉碎冷冻技术,超低温-65℃,最大限度保留药物原始活性,能更好地溶解药材,促进药物吸收,提升治疗效果。”该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黎介绍。
30秒配发一服药品,抗疫“先锋”前来助阵
在全球健康馆,一辆名为“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的汽车引起了广泛注意。据悉,这辆车拥有诊疗系统、发药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等七大系统,具有灵活机动、智能互联、移动发药、实时监测等特点,能满足一家中医 院的常规使用,最快30秒可配发一服药品。
“‘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改变了人工称量、抓取、配制中药方剂的传统中药房形态,用现代科技弘扬国粹,是中医药快速高效服务大众的革命性举措。”成都宇享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焦毅说。
据悉,这辆车曾在武汉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焦毅介绍,“‘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在2020年第一时间参与抗疫,1月27日早上就抵达了武汉金银潭医 院。随后,免费服务江夏方舱医 院、武汉火神山医 院等20多家医 院,累计免费发放超50万服中药配方颗粒。”
这辆车也曾收到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武汉金银潭医 院等百余家单位和医 院的感谢信,是名副其实的抗疫“先锋”。
“玛西普”智能放疗,海尔布局大健康产业
作为海尔集团孵化的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携各板块整体亮相,展示物联网医疗发展和大健康生态前沿动态。
在山东之星馆,“盈康一生”展区展示了旗下海尔生物、盈康生命、海尔国际细胞库、盈康优生、医疗平台等板块。
其中,海尔生物带来了海乐苗、血智云、海灵珑、海康态、云眼实验室等五大场景解决方案,展现了其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样本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生物实验室安全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果。盈康生命带来独具技术优势的大型高端放疗器械模型,以及包含智联云和智疗云在内的“玛西普放疗体验云场景”,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观摩和交流。据了解,目前,“玛西普”已在多家医 院落地,助力更多医 院放疗中心向智慧医疗迈进。
机器人远程做手术,智慧医疗走入生活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此次博览会上,山东正心医疗展示智能远程心电监测系统,致力于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需求相结合,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做专业的心脏检查,建立心血管病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新模式,减少恶性疾病的发生。
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展示了“妙手S”手术机器人。据介绍,近年来,威高与青岛大学附属医 院开展医企合作,利用5G技术,实施远程手术。青岛大学附属医 院副院长牛海涛教授操作威高“妙手S”手术机器人分别为远在威海、贵州的实验动物成功实施了远程手术。2020年,牛海涛教授操作威高“妙手S”手术机器人为远在3000公里外的贵州71岁男性晚期膀胱癌患者成功切除恶性肿瘤。
在展馆外,一辆车身印有“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新冠疫苗接种保障车”的绿色大巴引人注目。这是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中国疾控中心设计要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先进技术,全国首创研发出的疫苗移动接种车。海尔生物医疗疫苗网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宗雨介绍:“这辆车相当于一个数字化移动接种门诊,它配备的中心库太阳能冰箱可在无外部能源供应的情况下连续7天保证疫苗温度维持在2℃-8℃,空气消毒机能过滤空气中99.9%的病毒和细菌,接种台的智能冰箱可将疫苗、冷链温度、受种者、医护人员等信息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