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康之康饮片

饮片代理请选康之康中药
全国咨询热线

0796-8118802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在京发布,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综合防控实施方案
您的位置:首页»《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在京发布,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综合防控实施方案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在京发布,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综合防控实施方案

48e7d95cee37a78360ae133d7ad0279d.jpg

6月5日,第二届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百望山论坛暨“6.6爱眼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


中国网6月7日讯(记者张艳玲)目前,近视已成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WHO预测,到2050年,全球近视者将高达47.58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9.8%。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世界前列,且逐年增加,形势不容乐观。


受新冠肺炎疫 情影响,多数民众户外锻炼不足,加上众多学生网课偏多,电子产品使用不规范,近视低龄化、进展快、程度重等问题日益严重,我国近视人群近7亿,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素质,同时影响我国特种职业选拔和国防安全,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防控形势严峻。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迫在眉睫。近日,主题为“心明眼亮,光明未来”的第二届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百望山论坛暨“6.6爱眼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们围绕2021年“爱眼日”主题“关注普遍的眼健康”进行研讨。

e528d4f2cc93c5092144a2e525d95883.jpg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发言。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认为,未来,中医药在近视防控中将大有可为。中医药具有原创优势,在近视防控及高度近视并发症治疗等方面有多种手段,且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强调治疗近视的重点在于预防,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在近视不同阶段的防、控、治方面疗效显著,在覆盖近视防控全周期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

413eba641da440ba6118a8b4976374cb.jp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发言。

d5de6822b7aa97589203d342bfe0eff2.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 院党委书 记高云发言。


471686e8ce85d849ef170535018ebf4a.jpg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发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表示,要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与推广应用于近视防控,让“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方法普惠大众。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 院党委书 记高云认为,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耳穴压豆、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眼保健操等中医疗法在近视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认为,要加深对中医药防控的认识,从防、控、治三方面开展近视工作。


4277d040cf8f700cee9bcad89eba8b81.jpg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委、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 院副院长亢泽峰发言。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委、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 院副院长亢泽峰表示,中医药多年来在临床近视防控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医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采取积极有效的特色技术进行分级干预,如运用中药、针灸、按摩及适宜技术等多种治疗手段,能够保护视功能,延缓近视发展,防止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8360dbef1d6010e2f3e3ac52f188c987.jpg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环境健康处处长李筱翠发言。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环境健康处处长李筱翠表示,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青少年视力下降趋势不容乐观。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数据,这是70来首次发布此类数据。该数据可系统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状况,同时是评价防控工作效果、进行深入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da6c8f945527e51594ddf29ad2678b95.jpg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郝毅发言。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郝毅表示,在精准干预领域,要重视校园近视群体防控。当前,家长主动预防近视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因此需要强化学校主动作为。


黄璐琦也表示,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已纳入政 府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政 府主导、多方联动、全程防控、科学干预、中医参与、分级管理”的中医药近视防控体系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倡议和目标。


b5c56fce436527608a8bf313c07d52a3.jpg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综合防控实施方案(第二期)“十个一”工程启动。


为确保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出中医药在近视防治中的作用,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团标《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社区校医版和家长学生版,下称“指南”)首次发布,同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综合防控实施方案(第二期)“十个一”工程启动,与会专家学者还就近年来中西医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热点、难点展开学术交流。


亢泽峰表示,目前尚无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近视防控指南,中医药防控方法“鱼龙混杂”,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基层医疗单位医生对近视的中医药防控无指南可寻,因此,制定《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可确保近视防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开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近视防治中的作用。


与会的中西医眼科专家表示,目前西医防控近视方法多样,但良莠不齐。西医近视防控方法有框架镜、角膜塑形镜与阿托品滴眼液等,但各有缺陷:框架镜是矫治近视常用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近视进展;角膜塑形镜受年龄、度数和角膜感染等限制;阿托品在国内未上市,且存在瞳孔散大等副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对治疗近视具有原创优势,解决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灸、耳穴压豆、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眼保健操等中医疗法进行防控。同时,还要建立“政 府-医 院-学校-家庭”四级防控体系,在健康科普宣教上下足功夫,逐步减少“小眼镜”高发现状。


本次活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 院共同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眼科协同创新共同体承办。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及全国中医眼科学界、中西医眼科临床界近150余位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在京发布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呈现低龄化趋势,如何防控近视发生备受关注。以“心明眼亮,光明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百望山论坛暨‘6.6爱眼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发布《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与会专家还建议建立起政府、医 院、学校、家庭四级防控体系,在健康科普宣教上下足功夫,逐步减少“小眼镜”现象高发。


今天,记者从为期两天的爱眼日主题活动上了解到,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户外锻炼不足,电子产品使用不规范,近视低龄化、进展快、程度重等问题日益严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但与2018年相比仍有下降,基本实现预期防控目标。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通过视频致辞时谈到,长期以来,近视防控难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近视低龄化、进展快、程度重等问题日益严重。中医药具有原创优势,在近视防控及高度近视并发症治疗等方面有多种手段,且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在近视防控中将大有可为。


他指出,中医强调治疗近视的重点在于预防,提倡“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天人合一,握机于先”,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在近视不同阶段的防、控、治方面疗效显著,在覆盖近视防控全周期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已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全程防控、科学干预、中医参与、分级管理”的中医药近视防控体系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倡议和目标。


为确保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挥中医药在近视防治中的作用,会上首次发布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标《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社区校医版和家长学生版),并启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综合防控实施方案(第二期)“十个一”工程。


谈到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立项背景,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委、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 院副院长亢泽峰表示,目前,近视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世界前列,且逐年增加,形势不容乐观。中医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采取积极有效的特色技术进行分级干预,如运用中药、针灸、按摩及适宜技术等多种治疗手段,能够保护视功能,延缓近视发展,防止严重并发症的产生。这也是本指南得以开展的先决条件。


他称,由于没有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近视防控指南,中医药防控方法“鱼龙混杂”,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基层医疗单位医生对近视的中医药防控无指南可寻,因此,制定指南可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开展,发挥出中医药在近视防治中的作用。


本次活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 院共同主办。参加活动的中西医眼科专家称,针灸、耳穴压豆、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眼保健操等中医疗法在近视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建立起政府、医 院、学校、家庭四级防控体系,在健康科普宣教上下足功夫,逐步减少“小眼镜”现象高发。

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


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 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神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


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挖掘中医文化经典的“宝库”,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白剑峰)